塑料制品在生活中无处不在,比如塑料袋、塑料瓶、塑料盒、塑料开关、塑料玩具、保鲜膜、电线绝缘层。塑料在给我们现代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,也带来了巨大的环境问题,因为大量的塑料被废弃掉,没有得到无害化的处理。人类大量使用塑料不但会破坏生态环境,而且也会让人类直接自食恶果。
根据刊载于《环境科学与技术》(Environmental Science & Technology)杂志的一项新研究[1],科学家从婴儿和成人的粪便中都检测出了塑料微粒。更让人担心的是,婴儿粪便中的塑料微粒数量多达成人的13.8倍。
塑料是分子量非常高的化合物,也就是高分子聚合物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,低分子量的单体通过缩聚反应或者加聚反应,可以聚合成分子量达到几万、几十万的高分子化合物,然后它们被加工成各种塑料制品。
以最为常用的塑料之一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(PET)为例,其单体为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酯。通过酯交换法,或者直接酯化法,脱去甲醇或者水之后,分子链不断增长,最终就得到了PET。通过不同的加工方式,PET可以做成纤维,也就是涤纶;PET也能做成塑料瓶,装水或者酱油等瓶子下方有PET标志。
除了PET之外,聚碳酸酯(PC)也被经常用作瓶子,比如婴儿奶瓶。由于我们在生活中很容易接触到PET和PC两种塑料制品,所以科学家在这项研究中专门检测了这两种塑料。
科学家分别检测了3位新生儿的胎粪(第一次粪便)、6位1岁婴儿粪便和10位成年人的粪便,结果发现粪便中基本都有塑料微粒。当塑料分解成尺寸小于5毫米的小块时,就会产生塑料微粒。
婴儿样本中的PET平均含量最高,达到了3.6万纳克/克,PC的平均含量为78纳克/克。新生儿样本中的PET含量为1.2万纳克/克,PC的含量高达110纳克/克。相比之下,成年人样本中的PET和PC含量低了一个数量级。
事实上,先前的研究也发现了让人担忧的结果。用塑料奶瓶喂养的婴儿(尤其是在塑料瓶里加热配方奶粉)每天可能会摄入超过100万块的塑料微粒,高温对塑料微粒释放的影响最大,从25 ℃时的60万颗/升飙升到95 ℃时的5500万颗/升。
婴儿有时可能会把衣服、塑料玩具等物品塞进嘴里,这会增加塑料微粒的摄入量。此外,婴儿食品包装袋、房间地毯都会让婴儿接触到更多的塑料。因此,婴儿会比成年人摄入更多的塑料微粒。
不仅婴儿体内存在塑料微粒,就连人类胎盘内都有。此前研究人员对6个胎盘进行检测,结果在其中4个胎盘中发现塑料微粒。那么,这些塑料微粒会对人体造成什么影响呢?
目前,科学家对此并不清楚,缺乏相关实验数据。但由于在制造塑料的过程中,会加入各种化学物质,它们进入人体之后,可能会干扰内分泌系统,进而影响到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。
这对于成年人来说可能问题不大,但对于正在发育的婴儿很可能不是什么好事情。该研究主导者、纽约大学儿科教授Kannan表示,他坚信这些化学物质会影响生命的早期阶段,因为这是一个脆弱的时期。
如今,人类对于塑料的需求还非常大,每年的塑料产量可达3.6亿吨,累计的塑料产量估计已达100亿吨。回收再利用的塑料仅占一成,另外大部分塑料要么被焚烧或者填埋,要么就被随意丢弃。据估计,每年有多达1000万吨的塑料垃圾流到海洋中,它们随着洋流漂到世界各地。
由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质很稳定,塑料在自然界中需要成百上千年的时间才能降解为无害的小分子,所以它们会对环境造成长期的影响。随着废弃的塑料越来越多,生态系统受到的塑料污染越来越严重。
无论是在马里亚纳海沟的最深处,还是在地球两极,或者在高山上,都已经发现了塑料微粒。自然界的生物体内迟早会累积越来越多的塑料微粒,它们通过食物链不断向上传递,最终又会进入人类的体内,自食恶果的必然是塑料的始作俑者——人类。